目前分類:書本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閱讀吉田修一的《7月24日大道》——

一個平凡的女生,每天搭固定的巴士去上班,
無聊透頂的一成不變。
直到她突發奇想,把自己尋常的生活地點,一個個改名成了里斯本真實存在的修道院、廣場、中央車站、墓地、鬥牛場、教堂等。
而沿著港口碼頭走向公司的道路,就成了「7月24日大道」。
假想生活在他方⋯⋯

把公司旁的咖啡廳想成是科梅西奧廣場旁的咖啡館,似乎連門口賣的三明治也洋溢著異國風情。
每天都要光臨,像運足能量後,才有辦法走進公司。
一直讀著觀光指南,但其實完全沒有出國旅行的行動力。

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可以做任何想像,
對我們一無所知的事。
我的身心都無法動彈。
什麼都不願想像......(佩索亞  葡萄牙詩人)

總是在王子心情低落時默默出現,
這樣溫柔傾聽的陪伴,卻因為沒有勇氣說出口,只能被當作可有可無的安慰。
王子的注意力只會在公主身上?
童話中的王子與公主在一起時才有燦爛輝煌?
原來都是因為怕受傷、不敢行動的藉口。

王子會選擇毫不起眼的小鎮嗎?
他曾經迫不及待離開,在所嚮往的東京工作與生活的幾年後,發現自己是屬於小鎮的。
小鎮其實很美。
王子決定追求跟小鎮很像的她。

但是,美麗的公主又出現了......

我至少要嘗試一次,看看去做會後悔的事會有什麼結果。
就算會後悔,就算會流淚也無所謂!

不論世事如何變化,勇敢面對自己才能散發耀眼的光芒!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646F3FA-56F7-4121-9AED-68327942AFFC.jpeg

天真任性容易感到厭煩的富家少女,
只想活在當下,
驅於逸樂與本能,
懵懵懂懂跌進成人狡猾的世界。

青春少艾,卻有著揮不去的困倦,
閃爍著脆弱迷人的光采。

莎岡擁有恣意顛狂的靈魂,
追求極限的快感,
卻又怠惰、輕率、拜物、自戀自溺。

或許,年輕就是帶著暈眩式的著迷,
即使走向虛無也眩人耳目。

——以上是《莎岡小說選》心得。


大概是文化差異或時代變遷,
總覺得共鳴不如雲拿月的《小清歡》(沒錯就是那本校園經典言小)
大嬸邊讀邊聽宋冬野的「安和橋」,
照樣有青春的感動啊🌹

86E8E1DC-36EA-4C1C-977B-C44AA126F3C3.jpeg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837F56-56F8-4683-B56A-22D4960F9AAF.jpeg


不工作就變成豬!
這是宮崎駿的左翼基本信念。

而在李維菁的《有型的豬小姐》裡,
豬是待估、待宰的貨品。

人會長得愈來愈像你的職業,
工作是別人認定你的方式,
或許,你也只以這種方式看待自己。

婚姻或愛情是一首雙人舞,雖然手牽手彼此依靠,卻也得兩個人都站在自己的重心上,才能有曼妙的姿態。
或許,ㄧ個人獨舞擁抱自己也很好。

珍惜著日常生活。
就算老了,還能自由地想穿什麼就穿什麼。
看書或寫作時,太進入故事會掉眼淚。
覺得無路可走就抬頭望天。
受過恩惠也被賤踏過;
想起過往,深感羞恥也有深深微笑的時候。

那麼可愛、透澈的人,怎麼就這樣走了呢?

雖然人生短短的,
卻如她自己所言——
要很有型,要有自己的風格!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4EB2169-E767-430B-94E6-A9B6EBCF726C.jpeg

村上春樹在《黑夜之後》裡講述一個神話,故事是說有三個年輕兄弟出海捕魚,不幸遇到暴風雨而漂流到一個無人島。

神出現在他們的夢裡對他們說:
前面的海岸上有三塊大大圓圓的石頭,你們各自滾動一塊到自己喜歡的地方,那就是你們各自應該落地生根之地。

越往高處去,就可以眺望世界越遠。

要到什麼地方是你們的自由。


石頭很大又重,要推上坡更是辛苦,所以小弟才在海岸就先叫苦:
我到這裡就好,可以捕魚已經夠我生活了,看不到太遠的世界也沒關係。

來到半山腰看到豐盛的果樹,吃力的老二也不再前行。

只剩老大繼續往上坡推進,路越來越狹窄險峻。
最後,耗盡所有力氣終於抵達山頂,那裡是他未來長久定居之地,既沒有長草也沒有鳥飛,雖然可以眺望世界卻非常貧乏的山頂。
但他沒有後悔。
一路艱辛前進,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他有想看更遠世界這樣的好奇心,而且無法壓制這股好奇。
不管必須付出多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人,每一個都不同。就算是兄弟。

如果真的想知道什麼的話,人就必須付出代價才行。

每個人各有不同的戰場。

就像人一生當中要面臨許多的誘惑和選擇,有些人或多或少影響你的決定和行動;可是,沒有唯一的解決方案。

一點一點確實掌握自己想要的東西,該說No的時候,也能清楚地說出來。
以自己的步調,慢慢走。


個人主義其實隱含著自律、克己的意涵。
個人指的是自己也是他人,個人克守界線,團體自然少了扞挌。

個人主義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那種簡單粗暴的口號。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8DE6EAA-1022-4A76-A2E4-B3F0BAC4DEF9.jpeg


鄰家雖然和自己家只有一線之隔,卻覺得比外國還要遠。
像複雜奇怪的森林,充滿了魅力。

這段文字使我想起娘家透天對門的那戶人家⋯⋯

男主人對新搬戶的招呼語是:我碩士畢業,你呢?
好像患有強迫症,每天不停擦洗擺弄小院子;
天黑也不點燈,立在暗處窺探我們家;
因爲懷疑養的鳥被流浪貓吃了,就把牠殺掉。
然後,參加登山社不久的他,有一天爬郊山後就再也沒回來過,連屍骨都找不到。
沒多久,他的老婆便煥然一新,日日打扮出門約會;
以前覺得唯一「正常」的哥哥,今年結婚之後,恍忽會以爲是他爸回來了。
而我常常看到一個沉默的青年在摸流浪貓,那是被鄰居老人家說是「娘娘腔」的弟弟,模樣很溫柔。

日子有各自的過法,開心就好。
因爲,
不知道哪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想要隨心所欲過著發呆的生活,
沒有特別要求,
只想平靜過每一天。
不拖累自己的路,不打擾他人的心。

村上春樹曾在書裡描述過:
從自家庭院裡摘一朵開得最美的玫瑰花,送去隔兩條馬路前面,因爲感冒而躺在床上的老祖母的枕頭邊,一天就結束的那樣平和美好的事情。

也許,陪伴一輩子的,就是那些充滿愛的日常細節。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迴轉木馬,巴黎曾經到處可見,古老又童趣味十足的玩意兒。
只在固定的場所,以固定的速度巡迴轉動著而已。
哪兒也去不了。
雖然如此,我們依然在這樣的迴轉木馬上,
試圖活著好好的......

把家庭看得很重,
忍受著先生不斷的外遇。
讓人懷疑她是不是想像力不足,才會那麼能夠忍耐。
一直到男人老了也安份了的某一天,
她對他的厭惡突然像泡沫一樣從身體深處一直湧上來,
她才恍然大悟自己是多麼激烈地憎恨著丈夫......

人沒辦法消除任何東西——只能等它自己消失。
人生雖然已經失去了大部份,
不過,那只是一部份結束了,
以後應該還有什麼會從那裡獲得。

在這麼不確實的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信用更難得而又容易喪失的東西了......

註:
巴黎璇轉木馬插畫的門帘,有粉色和黑色兩系,去年夏天市集義賣後,去了別人家,我竟然忘了拍照😵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CC47FA7-859D-49FC-87EA-B883D5D4380D.jpeg

推薦《拋棄清單》:

我是個收納控,家裡每樣東西都有屬於自己安放的處所,無法忍受亂七八糟不歸納不分類!短時間用不到的就送人或丟掉!
捨棄這些雜物就像拋去負擔,情感不會被固著,讓我特別有安定感。

所以當初看到這本關於囤積癖的小說,非常好奇⋯⋯

人與物品的依附關係,究竟暗示了什麼?
有囤積癖連垃圾都抓著不放的人,竟然打算「丟掉」自己的性命?

對東西毫不留戀又是為了什麼?
其實是不想受制於人,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敢奢望愛能有所回應,所以在被拋棄之前,先否定他們就不會心痛。

這是本探討「放手」的故事。
但是,愛情、婚姻、孩子、夢想,哪個能輕易說放就放?

親情是無法割捨的牽絆。書裡的單親媽媽想給孩子全世界最美好的所有,但他卻染上毒癮,還怪說是對他的不夠嚴厲沒有即時阻止才造成的。
童年陰影的影響劇烈,但父母也真難為;世代差異與角色衝突造成的扭曲與互相傷害,讓人徒呼奈何。
最相像卻又最逆反的親子關係,大多數無解。
愛淪為恐懼與控制。

「鬆手放掉你愛的東西,如果它回來,那就是你的;如果沒回來,代表它不屬於你。」

曾經好好地珍惜,也學會好好地告別。生活不能只盯著那些痛苦,應該尋找更寬廣、平和的世界,那才是活下去的喜悅。

本書開宗明義告訴你:
「為了怕哪天需要某個東西,而留著每樣東西,反而會讓有價值的東西無法來到你身邊。」

但它也寫道:
「不能什麼都丟,有些東西就是值得抓住不放手!」

以及,「對雜亂也懷感恩心,生命最重要的並不是物品。」 

大聲說:「不!」
也勇敢去愛吧~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077  

 

「蓮花莊」是一棟古舊卻鬱鬱蔥蔥的出租老宅,45歲單身熟女搬出和母親同住的家,第一次自主選擇要住的地方,有幾個陌生室友。
因為房間很小很小,所以家當要篩選;
哪些是ㄧ定需要的?哪些擁有了反成負擔?
她先在圖書館借了幾本書,一本是關於某一家人僅帶少數行李卻在三十幾個國家生活的記錄;另一些是一個人生活的料理書。
生活似乎可以很簡單、很輕盈⋯⋯

自從住進了「蓮花莊」,她終於見識了以前從未留意的鳥鳴與草地芬芳。
還有一隻虎斑貓。
悠哉展開森茉莉般既奢侈又貧窮的新生活。

每一次選擇都伴隨著獲得與失去,自由與舒適常常是背道而馳的。
只要確立心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堅持本心,懂得欣賞和尋找簡單過生活的快樂元素,沒有比較心,也不自憐自艾,漸漸就能樂在其中。
不理惡臉,不信惡言,想怎麼活就怎麼活。
身處ㄧ方寬容的天地,凡事看好的那一面,慢慢學會自在從容。

「最壞也就是這樣了。」
「人畢竟是會適應環境的動物呢!」
沒有錢但有閒情,這是多難擁有的自信!
我喜歡閱讀生活類型的輕小說,啟發、共鳴與安慰淡淡散逸在文字間,讓人活著更有勇氣!

書目:巜蓮花莊》
作者:群陽子

⋯⋯⋯⋯⋯⋯⋯⋯⋯⋯
續集:《不工作之蓮花莊物語》

世事紛擾,需要安靜下來,才能看見。
讀書、刺繡、散步、與貓邂逅,偶爾與人聊聊天⋯⋯
這種日子很不錯。
坦然面對做不到的事實,
做到ㄧ半放棄,有什麼不可以?
從今以後,不想太用力、太認真,
不需要對誰有交待。
外面的世界再快、再精采,
我只想感受安靜。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溢嘉是我青春年代時頗有名氣的作者,就讀台大醫學系時認真研讀莊子,後來果斷棄醫從文,不知是否為莊子所影響?!
這幾天看電視新聞的地震傷亡報導,既驚嚇又傷感。我從書架上取出王溢嘉的《莊子陪你走紅塵》,翻到其中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鼓盆而歌>⋯⋯

人的生與死就像四季的運行一樣,只是變化而非毀滅。
大自然賦予我形體,用生使我勤勞,用老使我清閒,用死讓我安息。所以,以生為安善的,也應該以死為安善。(大宗師)

或許,貪戀活在世上就是ㄧ種迷惑?

柏拉圖也說過,沒有人知道死亡是最高的祝福還是最大的詛咒,死後的世界說不定也很美好⋯⋯

這樣豁達的生死觀,讓人不躁不懼,比唸經更能讓我心安。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052  

花、書本,和從沙發跳下來伸展身軀的貓咪;

香氣、旋律,和萬物之美。

即使受過傷、曾經有所失落,

仍是值得一活的人生。

悲傷的本質就是學著堅強。

 

被外遇的丈夫拋棄而躲在門後哭泣,

書店的主人對她說:

我可以送妳一本書,能安慰人的那種。

而妳會重新喜歡妳自己。

 

一艘名為「文學藥房」的書船,停泊在塞納河上,

裝載因無數不明原因而感到折磨的靈魂的唯一解藥

——書本

 

賣書人照顧的其實是人。

 

浩瀚書海,你拿起一本又一本,

終於貼合靈魂所欠缺的撫慰。

不過,它可能是你曾經讀不完的那一本。

字裡行間流露著恢弘的人性,

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展示寓言。

 

小說,激發意志力,

非小說,讓人重新思索人生,

詩,培養自尊。

書,是知心友人。

 

春風得意時並不需要去書店;反倒是在有些悲傷和不安的人生階段,踏進一家小書店,往往會給予某些慰藉和方向。

我特別認同吉井忍的這一段話。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洞的歪斜的人生。注定的——

命運。

寂寞要習慣。

生命就是不斷捨棄的過程。

 

幾許傷痛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消失,但幾許傷痛則是隨後才來到。

這種事情是會慢性化的。吞進日常生活裡去,弄不清什麼地方受傷了。不過那卻是存在的。

 

<Born to Lose>,一首參透的歌名。

活著,就會不斷地失去某些東西。不要太悲傷。

一旦死了之後,就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了。這是死的優點。

 

但是,不要死要活下去。

 

微小的事情。不過古代埃及人也是繼續從每天一些微小的事情中發現歡喜,過著微不足道的人生,然後死去的吧。

這些東西的集積人們稱之爲文明。

 

在這個世界,公平沒有任何意義。

不當手段的豪取,政治性的強迫決定,那些甚至不算腐敗,無謂的浪費都美其名爲活化經濟的社會,自由經濟市場變成大企業的護身符。

高度資本主義的網已經牢不可摧。已經成為一種宗教。

人們崇拜著資本擁有的動力主義。崇拜那神話。

崇拜高地價,崇拜閃閃發亮的保時捷所象徵的東西。

正義,已經不合潮流。

努力,不一定有回報。

善惡,也詭辯化了。

黑暗的虛無延伸擴......

 

跳舞吧。只要音樂還繼續響著。

 

只要還看得見事物新鮮的樣子。那是一件很棒的事。

氣味可以確實聞出來,眼淚真的很溫暖,搖滾樂是永遠的搖滾樂。

 

獨自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管別人怎麼評價、怎麼想,不合潮流也不介意。

要努力確保這一點。

雖然太堅持的話多半會受傷。

 

——再讀村上春樹的《舞舞舞》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麵包店再襲擊>

村上寫道:

在這個世界上,正確的結果可能是來自不正確的選擇;而正確的選擇卻也可能導致不正確的結果。

闡明了個人的無可奈何,以及主流體制和社會的強勢力量。

他接著又寫:

為了避開這種不合理性,我們有必要採取一種實際上不作任何選擇的立場。

發生了的已經發生了,沒有發生的事情則仍未發生。

看似認命,可是接下來就會發現,故事裡的人物其實都隱含著反抗意識。

聽華格納的音樂(納粹)就有麵包可以填飽肚子,不知不覺按步就班地上了大學、工作、結婚生子⋯⋯⋯

像被詛咒似了的。

 

<象的消失>

在這個便宜行事的世界,不能商品化的特質可以說不具意義。

交換條件、共生,維持一種恐怖平衡的生存法則。

統一性是最高指導原則。

和別人不一樣便是自取滅亡。

如同那隻大象的處境,只能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家務事>

做什麼都不投入缺乏熱情,沒有什麼努力向上的想法,對於有益社會的東西也不感興趣;

或許是個沒出息的魯蛇,但至少不會去礙到別人;

看似彆扭、不合群的個性,其實是一種反抗與堅持。

這是村上小說裡常見的主角原型。

透著一股疏離。

而本篇也少見的出現了另一款男人,

也許缺乏個性,卻能提供穩定的力量。

愈近中年愈有同感。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火蟲>這篇故事隱約有《挪威的森林》的影子。

誠懇善談的好友無預警地自殺死掉了。

沒有留下支字片語。

從此,死不再是獨立的存在,不是生的相反。

死是生的其中一部分。

像是旁人無法觸及的闇黑。

想得太深刻時,世界會變得很不真實。

一旦發生了,無論怎樣努力都有沒辦法改變。

死去的人永遠十七歲。

你像風一樣的輕也許是我無法承受的重。

 

<燒掉廚房>講的是疏離嗎?

不去想「沒有」這件事,

有也無所謂。

對一般人在意的事她也絲毫不關心。

隨時可以席地而睡。

像那種沒有人要的柴房,

孤零零座落在海邊,或爛在田裡。

彷彿當初蓋的目的就是給人燒掉。

沒有人會爲它感到悲傷。

就這麼消失,咻——地,如此而已。

責備我的是我自己,原諒我的也是我自己。

沒有道德的人其實是不存在的。

所以,她消失了。

 

<跳舞的小矮人>是ㄧ篇寓言故事吧?

整個體制不斷壓迫你同流合污,

只要臣服ㄧ次,就全盤皆輸,

被收編、被接管,你再也不是你自己。

感覺就像是在打ㄧ場必輸的仗。

 

<隨盲柳入眠的女人>

「如果能讓大家的眼睛都看到,事情還不到最嚴重的地步。」

外表看不出異樣,被小蠅吃到中空只剩軀殼的女人,她其實已經被催眠著醒不過來。

由於某種心理因素,ㄧ邊的耳朵有時聽不到別人說的話。

以悲哀的眼神望著我,用心將健全的耳朵傾向我。我倆是異類。

耳朵能收集聲音,同時也有防禦機能。

《尋羊冒險日記》也是ㄧ個環繞耳朵的故事⋯⋯

 

<三個關於德國的幻想>

不能忍受戰爭。

無法理解那些自得,關於

納粹的德國,或是軍國主義的日本⋯⋯

 

<雙胞胎與沉沒的大陸>

努力讓自己明白,ㄧ切的事物“最後都會失去。

包括所愛的。

這便是所謂的現實,無可抗拒。

到了最後,人都會讓自己逐漸被同化。

即使是再鮮明的夢,最後都會被吞入不鮮明的現實中而逐漸消失。

直到什麼都再也想不起來。

像傳說中沉入海底的古代大陸。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啟航吧!編舟計畫》閱讀心得—
 
現實裡,所有的工作都不免走向重複與瑣碎;看似充滿創意或時尚元素的職業也一樣。工作需要迎合許多人的需求,以換取報籌;興趣卻是追求極度私人的感受。

把興趣當工作,最後一定會失去自我?
 
如同愛情,其中的意義端視個人的經營。世間更多的相守,倚靠的是經年累月的習慣與默契,容忍也好,理解也罷,磕磕絆絆地彼此調適著,是大多數人的歸途。
工作也ㄧ樣,因爲抱持不一樣的理念與價值,因而有了努力的熱情與回報。
 
「雖然帶點感傷,卻隱含靜默且持續的能量。」坐摩天輪所引發的孤獨自我,愛我所選擇的也是ㄧ種承擔。
職場所帶來的矛盾、競爭,彷彿是人生的試煉場,可以反映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問問自己:是否每ㄧ次遇到岔路時,總是選擇比較平順的方向,隨波逐流地生活、工作?
 
有自己著迷的世界,不會彼此干涉或阻擋,也沒有過高的期待,這種自由主義式的愛情關係,會不會比較符合人性?
 
「我以為給了妳一件玩具,實際上卻給了妳自由。」從香奈兒的有錢男友這句話,可以點出愛情、工作和與自由的關係。

若要文青味一點,哲學家史賓諾莎也說過:「哲人需要一份專門技藝,可以養活自己,讓自己獨立思考。」
 
本來算是理工資優生,卻喜泡在圖書館而改選文組,繼之成為血汗編輯員。爾後結婚,成爲沒有小孩的家庭主婦,時間都任由自己安排。
但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做ㄧ名圖書館員。
因爲,工作可以滿足基本的獨立生活所需,帶來成就感與自信心,那是無法倚賴任何人的內心需求與安全感的來源。

「記憶跟詞彙是很像的。香氣、味道或聲音,能夠喚醒埋藏多時的記憶;而那些混沌不明、彷彿沉睡著的心情與事物,詞彙則會讓它們甦醒過來。」
這是我喜歡閱讀的原因。
我喜歡動物的單純直接,勝過與人相處的複雜。
情報頭子出身的普丁,許多作爲令人膽寒,但他全心珍愛小狗卻是事實。
或許,他太瞭解人與人之間的算計,非常不信任人類,所以情感轉移吧?
 
在遙遠、混沌的古老年代裡,愛也好,心也好,都因詞彙而有了形體,從闇黑的大海中浮現出來。
載著古往今來想傳遞心意的靈魂,克服其中的困頓、誘惑與漫長的枯燥,像編纂出一艘堅實的辭典之船,航向豐饒的文字大海。
三浦紫苑的這本小說提醒我,幸福工作終究是ㄧ種自我追求!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009  

 

 

 

最先會將強納森·法蘭岑的書買下,都只是因為書名而已,《自由》、《純真》、《如何獨處》、《到遠方》⋯⋯然後愈讀愈幻滅⋯⋯
 
自由聽起來很美好,若被濫用就要付出深沉的代價。
叛逆是跟隨內心的純真,但不與主流妥協卻變成跟自己過不去。
功成名就的背後,其實很邪惡。
這已經是一個完全為消費主義服務的時代,包括搖滾樂,以及蘋果公司所致力於打造的更美好更酷更昂貴的世界。
並且反諷味十足。一個石油公司大老成立了一個生態保育基金會,致力於保護一種鳥(還真有人相信)。
政治很現實,衡量權勢、利益,和什麼精神的追求或價值的信仰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們也許對公共政策非常熱心關注,但對政客卻不夠暸解。
只有權謀和利益。認真你就輸了!
 
善用汝之自由。
我、我、我,買、買、買,狂歡、狂歡、狂歡。坐在你小小的世界裡,閉上眼睛搖滾吧。
 
自由=自由市場經濟=培養競爭
在自由市場的意識形態中,經濟成長才是中心思想。
中國、台灣、日本等人口暴量造成的環境失衡不被考量,老化人口會造成經濟負成長,所以繼續生吧!ㄧ路上互相殺戮以奪得有限資源,並消滅掉所有其他物種。
That's enough!真是夠了!
任何事情過度發展都會導向毀滅。
 
沒有理性認識和討論,讓個人自由膨脹再膨脹。
你可以是個窮人,可是有一樣東西任何人都無法從你手上奪走,那就是你想怎麼糟蹋你的生活都可以。
但你若只顧自己沉浸在你的小宇宙裡,那就無權要求別人或這個世界的善待。
 
容易被獲得無邊無際自由的夢想俘虜的人,如果夢想不能實現,他們的個性也同樣容易被憤世嫉俗和憤怒所控制。
 
想不到,自由帶給我們的,卻可能是幸福以外的一切。

 
是否人到中年認命使然,原本因為書名而振奮的心情,在閱讀的過程中只餘唏噓。
年輕時覺得一定要有信念。
選擇了立場,然後為之戰鬥。
結果,世界更對立、更衝突、更混亂。
極左極右都一樣偏激、自大。
信仰無法透過理性思考而獲得。
 
也許,踏實地成為確定的某種人,而不是ㄧ組互相矛盾的、有好幾種可能性的人,是比較舒適而輕鬆的。
但是,壁壘分明的社會讓人無法期待。
對於世事紛擾,愈來愈傾向佛家的空性。
賦予某種生命的意義,其實是一個陷阱。
家庭關係成為扭曲的起始。
 
⋯鳥類殺戮只是因爲需要食物。牠們不是為了憤怒而殺,也不會濫殺。大自然不會神經質,這就是大自然寧靜的原因。生物存活,或者死亡,但是這個過程並沒有被憎惡、憂慮、意識觀念控制,它也幫我從自己的神經性憤怒中解脫出來。
 
這讓我想起中國早夭詩人海子的ㄧ首詩,然而
我更願  住在ㄧ間小房,面朝群山,春暖花開。
我不厭世。只想安靜。
 
容忍所有的不完美,才是自由的真締。
憤怒才會讓人失去幸福。
我不能憤怒!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不是所有的夢想都需要實現。
這句話特別安慰了已步入中年的我——

我已漸漸告別了溫和的波希米亞生活,陷入一種中年的認命的秩序裡......

但是,只要還能作夢,就是保有了純真。
二十年前我也想記述一部文學之旅(Literary Travel),和她一樣追尋那些故事,以及那些早已不在世間而讓人敬愛的作家們。
結果只去了倫敦和巴黎的公墓、咖啡館。
後來世界其他地方我都帶著母親同行,我們喜愛旅行的因子遺傳自我的外祖父,我不會忘記自己第一次從歐洲回來,他老人家來接機時興奮的神情。
但他卻在台東的旅途中突然離開了我們,哪裡都來不及去。
如今,我循著佩蒂·史密斯的腳步與文字,靈魂顫抖得更劇烈。
夢想都需要尊重真實的生活。謝謝你這麽說!

繼續作夢,然後死在夢想的路途中。
齊柏林、應天華、李小石,以及書裡所提的探險家魏格納、早夭的韓波、普拉斯、惹內、卡繆、吳爾芙、三島由紀夫......
他們把心和生命都交負給了夢想。
英雄不稀罕遲暮,壯志留在世人的想像裡。
他們比任何人都豁達。
直視生命的質地。

去學開飛機並如願拿到飛行員駕照,卻始終沒錢真正飛一趟。
一直寫個不停,但是一本書也沒寫完。
老是平白地把時間都投入某件事,有沒有結果都不重要。⋯⋯
古怪中隱含通透,這是垮世代留下的瑰寶。
我們最不能缺的是對事情著迷的情感。

也許我們的白日夢永遠沒有辦法成真,但是我們可以收集夢本身,將它放到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可以比擬的形體中。
為生活詠嘆,為所愛的事物譜一段安魂曲。

失去的愈來愈多,追憶生活裡的美好、死亡、夢想、孤獨,還有愛。
吟唱一首首豐美的詩篇。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村上春樹的故事和對白,常常引出「死亡」的話題。然而,每次讀完反倒讓人生出活下去的勇氣。
原來,混亂、軟弱、矛盾、寂寞...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人可以坦然地活著,按照自己體內所擁有的自然律動。
世事皆不完美。但不會忘記,月光下偶聞的花香,草原上曾拂面而來的習習微風。

生死不是大事,它分秒都在發生。
生和死,在某種意義上是等價的。如果只把力氣花在生,就不能好好死。
生,其實是在爲死亡做準備。
學著待人淡然卻不疏離,有愛也不張揚。
思考怎麼死去,從死的方法反過來引導出怎麼活法。
置之死地而後生!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閱讀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

近來恐怖主義猖獗,極右派保守主義趁勢壯大,許多美好的普世價值面臨挑戰,讓人心裡有很濃厚的不安。

早在1995年,日本就曾發生奧姆真理教在地鐵施放沙林毒氣的恐怖事件,村上春樹爲此撰寫了這兩本相關的著述。

被所謂日本社會這個主流體系所排除在外的這些人(尤其是年輕階層),日本並沒有一個有效而正常的次要體系=安全網可以容納他們。......只要這種本質性、重大缺陷在我們社會上仍然像個黑洞般繼續存在,就算現在奧姆真理教這個集團潰散了,仍然會有同類組成的吸引體不知何時還會出現......(《約束的場所》)

這些年來,IS等恐怖組織在世界各地殺人放火、製造恐懼和不安,不啻應證了上述這段話。
當時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爆發,媒體和社會學評論者用了許多精神性或思想性的專業說法來解析。但是,內心純粹是個人主義者的村上,感興趣的是這些受害者或信徒「個人」,把自己放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去看事情,因此讓他們願意把心裡所想的或情感講述出來,我讀了很受波動。

有些人很容易就接受了信仰,對任何不同角度的「觀點」沒有好奇。(孟若)

人有疑問,馬上可以獲得回答,一切都變得簡單、清楚,只要一直相信就可以滿足地活下去。

「這樣很輕鬆啊,因為自己什麼都不用想就可以。只要依著指示照作就行了。沒有必要去一一想自己的人生到底要怎麼樣。」(真理教徒之一)

開放的社會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但同時也有很多的干擾、缺陷和不安全,致使某些人產生種種逃避的傾向。
根據當代重要的人本主義哲學家與精神分析家佛洛姆指出,如此逃避自由的方式,容易相信權威主義,或陷入不健康的宗教狂熱崇拜,因為個體相信透過權威的秩序控制,或是經由權威管理,可以取消自由選擇的內心衝突,以減緩焦慮不安。(《逃避自由》)

相對的,也有喜哲辯思考的人,卻加入奧姆真理教。裡頭不乏聰明、認真、實誠者。
但,太敏感又包容性不夠,對自己和現實都是如此,一不小心就走了偏鋒。
消極而悲觀,偏執又自我,遇到矛盾總能找到理論基礎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所以一路朝毀滅的方向前進。

「那些施放毒氣的人,以前也都是聽麻原彰晃的話照著去做,因此而得到很大利益的人。而且在過去那階段,並沒有犯罪的要素。所以感覺上就像那連續一樣,只是接著卻脫軌了而已。」(真理教徒之一,)

「麻原彰晃和每一個下面的信徒必須分開來考慮,因為末端信徒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犯人。下面的信徒有很多真的是很單純。終究他們只是無法接受世間的體制,不能適應,或被彈出來的人,這些人才會進到奧姆裡面去。」(真理教徒之一)

「對現世的種種完全找不到價值,除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精神世界,對別的事情幾乎都沒有興趣。所以離開現世專心一致地努力做精神修行的奧姆教團,似乎是一個樂園一樣的地方。」(真理教徒之一)

「總覺得身體裡面好像開著一個大風洞似的,心裡咻咻地響著。經常有什麼不滿的地方。從外表看起來其實很普通,並沒有什麼問題。」(真理教徒之一)

不論是被主流社會排拒,或主動抗拒的這一群人(現在因著網際網絡尤其傾向年輕族),既孤獨、對未來也不抱任何希望,死亡在他們看來也許是解脫,轉而憧憬人生重來過(重置)。
這樣的人很容易被有心操弄的組織所掌控,在那裡尋求認同與歸屬。

「如果自己心裡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東西,接下來只能委身於教團。......

「現在要回頭已經不行了。必須緊緊抓住什麼重要的東西,半途而廢只會變得更悽慘。」(真理教徒之一)

許多宗教(政治)狂熱份子,他們逃避現實,自以為追求精神上的純粹與理想,懷著一種高人一等的選良意識。
可是,一旦他們把一切價值與行為標準全面交付予別人(教團),到最後對於無差別殺人和恐怖事件竟然就沒有任何遲疑了。

「我想大家都會高興自己被選上,而主動願意去做。」(真理教徒之一)

「如果你被命令去做,那裡的氣氛實在不是能說不的。相反的你只好說我很樂意去做。」(真理教徒之一)

「並不會去想這是一件好事,或是一件壞事。只想著教義是很深奧的而已。」(真理教徒之一)

一個人切斷與社會所有的關係、拋棄一切聚集到那裡,已經有了面臨絕境的壓迫感。當再接收到發動恐攻的指令時,不僅不會懷疑,反而產生一股即將爆發的戰鬥力。「爲了解脫殺人也可以」這種不可思議的教義,竟然被輕易順從。

關於信仰與自由意志,如村上春樹所問:
「在宗教的教義中,所謂的自己到底是設在什麼樣的位置?」
「在修行中到底把自己託付給師父到什麼程度?在什麼範圍內是由自己個人在管理?」

而「能夠吸引這麼多人的故事性,說起來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呢?爲什麼那樣的故事性爲什麼結果非帶來那樣可怕的致命性結果不可?」

所謂的現實,本來就含有混亂和矛盾。會煩惱會在乎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一昧追求「純粹」的極端思想,其實是很危險的事。全面否定現實就是否定自己、否定別人,當教團下令摧毀別人時就毫不懷疑地接受了。

全部說得通的理論這東西是絕對不行的。但是大家都在追求這個。(河合隼雄)

我們的人生,並不能單純地劃分成明亮或黑暗。在那之間有所謂陰影的中間地帶。能夠認識那陰影的層次,並去理解它,才是健全的知性。(《黑夜之後》)

把善與惡截然分成兩邊,說這是善,這是惡,弄不好的話可能會很危險。如果善要驅逐惡,那麼會變成善不管做什麼都沒關係。這是最可怕的事情。(河合隼雄)

包容差異性才能緩解衝突與壓力,不論是人類或是其他生物界,多樣性才是取得平衡的最狀態。
讓每個人都有容身之處,不分憂劣,每個人也試著與自己的煩惱和平共處。

那些爲本質性疑問而煩惱的人,從年輕的時候就讀了各種書,接觸各種思想,不斷去反覆求證,並從那累積中選擇某種思想體系...(村上春樹)

坦然面對軟弱的,或抱持欲念的自己,努力找尋接納自己的地方,一點一點逐漸建立起像是自己的世界般的東西。
卻也沒有放棄跟周圍世界的聯繫。

悟得太快的人,他們的悟往往對別人沒有幫助。反而那些經過一番苦難花了很長時間煩惱「我爲什麼沒辦法悟呢?」最後才悟的人,往往比較能幫上別人。擁有相當多煩惱的世界,依然能悟所以才更有意義。(合河隼雄)

任何想確立宗教觀,熱切摸索著那以宗教觀爲基礎的生活方式的人,我建議先讀讀《約束的場所》。

最後,村上春樹在後記裡寫道:
「......那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危險性的狂熱宗教分隔的一面牆,或許遠比我們所想像的要來得薄。」

這也許才是最應該深思的地方!


P.S.
我在讀《地下鐵事件》時,真心覺得「日本人真是努力工作啊!」
關於日本人在工作上所抱持的職業倫理與美德,從豐田站務長那篇自述文可作爲代表。即使面臨生死交關,念茲在茲的還是繼續完成那些瑣碎的例行工作,還有不可以給一起執行業務的伙伴帶來麻煩,最重要的是每天往來頻繁卻不相識的大眾,縱然爲此犧牲也覺理所當然。
用那淡淡敘事的語氣說著......好像一則美麗的傳說。
裡面很多案例已明知受到沙林毒氣,還是忍受著不適繼續工作,除非人昏倒否則不敢回家休養。
日本職場的過勞真是很普遍的現象,整個社會總是被一股群體壓力所籠罩,個人的憤怒與軟弱是不被容許的。
「日本排除異質性者的傾向非常強。」(河合隼雄)

 

文章標籤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關於親情與束縛——
捨棄孩子的母親說,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在世上任何地方撫養,只要偶而見面就好,還能早點學會獨立。我媽媽則是黏著,到哪裡都會擔心孩子。
無論怎樣的父母,都不是人生的全部。

關於生與死:
河水好美,這地方朦朧幽暗,很像陰曹地府。將來有一天會死,媽媽就走在前面,是無需害怕的路。
但讓人憧憬的仍是生命。
我領悟到,要讓人生簡單並不容易。就像衝浪,海浪時時刻刻變換姿態,我們只能隨時保持平衡。即使姿勢有點扭曲,只要保持意圖,在時間中,事情會變得單純。

關於被需要——
黑狗的臉用力貼著我的膝蓋,像剛出生的嬰兒要人抱抱一樣,讓我感到活著的需要。被細心照顧關愛著。

關於夢想:
蓋一間小小的房子,安靜地生活。
雖然這個夢想已走在不會實現的軌道上,但還是不想捨棄。不知不覺走到很遠,想回到從前,卻已無法改變習慣。

關於工作與勞動——
默默開始清理作業,像在磨練內在的某種東西的細膩動作。像用抹布勤快擦拭道館地板的學武之人。
在重複之中發現律動的美。

關於守護的價值——
以不管這世間變動多快也不會被捲入的速度,慢慢融入每一天,像蝸牛的速度,心無旁騖,領受上一代的教導,堅守爺爺傳給爸爸的味道和菜單,繼承看似平凡其實廣大濃厚的牛排漢堡店。這個小店餵飽很多人。

關於戀愛——
曾經那樣喜歡的心情到哪裡去了?怎麼也想不起來。
人生沒有必然之事,現在不那麼壞,這樣就好。

關於責任,關於尊嚴,
關於原諒,關於自由......

或許人生盡是無可奈何,充滿了背棄與傷悲,但如果能藉由書中的故事去放開胸懷,就能如願地變得簡單和寧靜。

那就慢慢來吧!悄悄地,以蝸牛的速度。這樣,人生也會變長,我們也能長久在一起......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我得承認我以前對老人很不耐煩!
我喜歡閱讀,但從沒想到要去讀什麼失智症的書籍。直到一次讀書會的主題書,把《流放的老國王》送到我案前。啊,一路讀一路暖心,於是轉過頭把其它本也買來看......

阿茲海默症,似乎很遙遠的病理學名詞,我的家族裡也沒有這種遺傳病例。可是,當我以生命哲學的角度去觀照與探索時,「活在當下」這個老掉牙的口號,卻突然變得豐富而鮮明。

「我們檢視疾病,從中得到解剖、生理與生物學的洞見;而檢視患者,我們從中得到生命的智慧。」(Oliver Sacks)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因爲失智、失憶,與他人的連結硬生生被切斷了。
「生命一點一滴從他體內滲漏出來,性格也一點一滴從他身上流逝。......我已無法認出昔日的父親。」(《流放的老國王》)

面對阿茲海默症患者,我們同情、難堪、悲傷、戰慄,覺得失去了最基本的「人的尊嚴」,沒有「自我」何必活著?在我還沒有閱讀這些書時,我確實是這樣認爲的。可是,一旦暸解更多之後,我學著以更同理更開放的態度,去看待所有在生命當中可能遭逢的意外、危機與挫折。

從患者的角度來看,他依然是活著的,而且他們的感官愉悅更勝以往。
「當他彎腰聞玫瑰花香時,他不會記得已經彎腰了同一株玫瑰一早上。」
他因此陶醉過很多次!(這樣想多美好啊!)

阿茲海默症患者忘記過去,未來也不可期,惟有當下。我們秉持「我思故我在」,以此彰顯作爲「人」的本質與動物的不同,我們的人生追求似乎都在尋找某種意義。

但是,「對於自我,記憶和意識是否真有這麼穩固的所有權?」(《如何獨處?》)

不要對任何事都賦予過多的意義,這樣很容易陷入偏執的痛苦與束縛中。這樣的話在我年輕的時候會讓我憤怒跳腳。可是,許多阿茲海默症患者和家屬之所以無法面對這個疾病,也是源自於此。
寧可得到癌症,因為,「光頭和頭巾是勇氣與希望的象徵,忘詞和記憶消退卻代表心智不穩與精神失常...」

面對疾病,不是只有擊敗它或放棄這兩種極端的選擇。
「戰勝並不是最重要的,安然度過才是......」(《流放的老國王》)

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失序、失控行為,你得用更純真更耐性的心態與他相處,從所謂的「尊嚴」裡解放,和疾病和解。

「爸爸,你一生中最快樂的是哪一段時光?」
「我孩子們的小時候。」——《流放的老國王》

而當他老了,變成了孩子似的,你是否也能耐心呵護他呢?!

「和他相處愈來愈像活在杜撰的故事裡。我們試著調整自己,以配合他那些記憶缺口、荒謬想法,以及思維結構——他正是應用這些來面對所有無法理解的事物與幻覺。......

「我們盡可能常說些肯定他觀點的話,以及讓他高興的事。用一般規則提供失智症病患客觀且正確的答案,卻不考慮他的狀態,等於強迫他接受一個不屬於他的世界。」《流放的老國王》

一抹淺淺的微笑從他原本的不安底下萌芽。他眨眨眼說:
「你是我的好朋友!」(我讀到這裡就淚崩了)

「我思故我在」是人類對自我的期許,動物卻是「活在當下」。失去判斷的能力,對時間的流逝毫無所感,失智症者最終是退化到動物單純的角色吧?!但他並沒有生存的本能,得有人照顧才能活,於是變成其他人沈重的負擔,這或許才是最令人憂傷之處。

記憶消失了,但愛的感覺還在。
「由於我的父親再也無法從橋的那頭走到我的世界來,因此我必須走到他那裡去。」(《流放的老國王》)

沒有誤解,學會了包容。人生也許就像草一樣,但其中還夾雜著些許野花。
「與父親日常相處不再讓我感到身心俱疲,而是愈來愈常獲得啟發。身體上的負擔依舊沉重,但是我發現自己對父親的感覺已經改變。他對我來說像是重生了,彷彿他還是從前的他,只是有點不一樣而已。我自己也變了。這場病或多或少改變了我們大家。」(《流放的老國王》)

被喻為英國最聰明的女人後來也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哲學家艾瑞絲曾說過:「最好的思想模式,乃是創造的想像。」
疾病、老化、死亡等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份,我們要培養想像力去避免痛苦,鼓足勇氣去面對不同的生命歷程。

我初讀《流放的老國王》時,不自覺有一股很深沉的悲傷,只讀了幾頁便掩卷嘆息。待我看過其它本書,對阿茲海默症有了全新見解後,再回過頭重拾閱讀,在那溫情的敘事筆調裡,這位失智的老先生令人發噱的行爲和話語,透著天真與純良,每每讓我慧心一笑。他常說:「人必須有什麼都不做的能耐。」
我也能感受到作者釋然後的幽默與愛意,讓我也不知不覺愛上這位「老國王」。

「我的昨天消失了,明天還是未知數,我該爲了什麼而活?我爲每一天而活,我活在當下。不久的某一天,我將忘記自己曾經站在各位面前發表這次演講。然而,我會忘記不代表次刻不曾好好活過。我會忘記今天,但不代表今天一點也不重要。」(《我想念我自己》)

遺忘並不等於死亡!

延伸閱讀:《我想念我自己》、《輓歌》、《如何獨處》——<父親的腦>

文章標籤

資深少女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